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
佛在世的時代,有一群商人航海求寶,滿載而歸。上岸後,經過一座大山,被山中的鬼神迷惑,找不到出路,困在大山中。糧食耗盡,一個一個餓死在荒涼山谷,而他們從海上運回來的金銀財寶,就散佈在山間。

當時,山中有一位修苦行的沙門,有一天,忽然看見山間的財寶,心中起了不安份的想法,他思惟著:「我在這山裡苦修了七年,不但沒有證得聖果,每天餐風露宿,清貧過日,現在這些寶物已經是沒有主人的東西了,我何不把它們取走,用來修建一個安身的落腳處呢?」

貪念一起的沙門,便將寶物藏了起來,準備下山叫他的兄弟來幫忙搬走。

佛陀觀察到這個沙門的心思,只是一時迷失而造此罪業,並且知道此沙門是可度之人,於是化身為比丘尼前去教化他。佛所變化的比丘尼,穿金戴銀,描眉畫眼,濃妝豔抹,搖搖擺擺地迎著沙門走過去。

比丘尼雙手合十,向沙門行禮問訊之際,沙門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比丘尼,惱怒萬分,大聲喝斥道:「既已出家剃掉頭髮,身著法服,為甚麼還化妝打扮妳的色身?這不是顛倒嗎?」

比丘尼立即反駁道:「既已出家,就應該持戒修慧,為甚麼還要貪取非份之財?這不也是顛倒嗎?」

沙門一聽,愣住了,比丘尼繼續說:「修道的比丘應該嚴格守戒,放縱自己的貪念欲望,等於是引火自焚。你應該收拾放逸之心,持戒修定,才能近於聖道。」

說完,就現出了佛陀的三十二相,並放出萬丈光芒,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。

沙門一驚,當下瞭解自己愚痴,明白佛陀教化的用心,於是,向佛至誠頂禮,乞求懺悔。

沙門自此止息貪念,繼續勤奮苦修,不久之後,就證得了阿羅漢果。


生活中有許多煩惱,這種種煩惱來自於內心的貪,貪著迷戀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這五欲、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,殊不知,貪愛會產生苦惱,產生痛苦。

這些身外之物都是假相、幻化、短暫的,無常一到,都歸於空,沒有真正的主人。

不是煩惱纏人,而是自己束縛自己,只有捨離外相,熄滅貪執,才能得大自在。

貪愛塵世五欲,無異於餓鬼道,這種貪愛,就像餓鬼饑渴,貪愛飲食一樣。經典說:「真解脫者,離餓鬼愛。」

識破種種顛倒妄見,我執就不存在,才是真正的解脫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