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編譯者   蔡老師       老師

過去佛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時,一日,舍利弗尊者向諸比丘教示說道:「凡是在寂靜處修行的比丘,不論是在空地、林中或樹下,都應作如是修學,自我觀察思惟:心中是否有愛欲的貪念生起?如果不能自我覺察,面對外在境界或面對喜愛的境相時,仍會生起貪愛的欲望,那麼這種愛欲之心就是違背遠離之道的。

就好像有人用盡全力划船,努力逆流而上,可是,只要他稍有疲憊懈怠,船便會倒退,順流而下。同樣的,比丘們若清淨思惟,還會生起愛欲之心,是因為行持不夠淳淨,所以仍會在愛欲中漂流,無法得到法益。由於心不寂靜、不專一,在清淨思惟中而生愛欲,隨著這些境界動盪起伏,違背了遠離之道,此時,不能說自己已遠離五欲,已得解脫。

如果比丘在空地、林中或樹下,作如是思惟:『我的心是否已遠離愛欲?』這樣的比丘在面對喜愛的境界時,就能覺察自己的心,而遠離這些境界,隨順趣入遠離之道。

譬如鳥的羽毛,一入火中就會捲曲,無法舒展。同樣地,比丘若能遠離喜愛的境界,就是隨順遠離之道。

比丘應當了知,若修習各種方便法門時,心無懈怠,得到寂靜、止息和安樂,行持淳淨,一心專注,能遠離喜愛的境界,並且隨順正道修行,便能夠說:『我已遠離五欲而得解脫。』」

舍利弗尊者開示完畢,諸比丘聞尊者所說,法喜充滿,依教奉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解析

貪欲是諸苦的根本,若能滅除貪欲,一切煩惱將無所依止,心也不會為物所拘制。所以,生死的流轉,都是以貪欲為因,而招感苦果。《法華經》說:「諸苦所因,貪欲為本,若滅貪欲,無所依止。」《八大人覺經》也說:「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。」

面對境界時,應該提高覺察覺照,是否起愛欲之心?若是愛欲潛藏在生活之中,應該拔除愛欲,遠離愛欲才能遠離痛苦,解決內心煩惱,就能清淨自在。
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