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作者蔡 (⺡禾)晴 │ 老師

另外,《雜譬喻經》裡講到,阿修羅的前世曾經是個窮人,靠近河邊居住,時常過河去砍材。有時候河水過深,水流湍急,窮人數次被河水淹沒,所砍的材也隨著河水漂走。當時有一位化身沙門樣子的辟支佛到窮人家乞食,這窮人歡喜的布施。當辟支佛吃過齋飯用過洗澡水後,將缽扔到空中,騰空而去。窮人見了即刻發願:「願我以此功德,來世身形長大,一切深水無過膝。」以此因緣,後來他得極大身形,四大海水不能過膝,立大海中,身過須彌,手據山頂,向下觀看忉利天。

前世不殺生,沒有其他的善業,卻得修羅報,這是《業報差別經》裡所說的,修羅大多屬於微惡業的範圍。他們性格上的瞋、慢、疑,就是屬於意微惡業的範圍,因此感得修羅身。

阿修羅是很有福報的,所有的阿修羅乃至於阿修羅王都因為布施之福,才生為阿修羅。《六趣輪迴經》說:「常行於諂誑,樂忿恚鬥諍,由昔行施故,而作修羅主。」可惜,心不正直、不純善,雖作布施,卻多瞋、多慢、多疑,爭強好勝,今生才感得阿修羅的身份。

布施是福,屬於世俗的德行,得到的也是世間的果報。上面所說的四位阿修羅王和他們的眷屬,在人間行的都是不淨施,因此轉生修羅道。甚麼是不淨施?布施的動機不清淨,如布施時期望回報、心懷貪慳、害怕怖畏等等因素而行布施者,統稱為不淨施。不淨施也有福,報得六欲天的天人、或為人、或成阿修羅。

世尊一再的教導我們,行布施時要心清淨,要以敬重之心、忍辱之心、喜捨之心、慈悲之心而行布施,依著佛法的正知見來修布施,才是淨施。布施若能與菩薩道的菩提心相應,那就是成佛的正因了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