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佛住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,當時世尊身患風病,醫王祇域配製藥酥,用三十二種藥物配合而成,讓佛每天服用三十二兩。那時提婆達多對佛經常心懷嫉妒,自高自大,奢望與佛平起平坐。他聽說世尊服用了藥酥,心生貪求羡慕,想與佛一樣服用,便令祇域給他配製該藥。於是祇域為他配藥,並告訴他:「每天服用四兩。」
提婆達多問:「佛服用幾兩?」
祇域回答:「每天三十二兩。」
提婆達多便說:「我也要日服三十二兩。」
祇域答道:「如來的身體和你不一樣,你如果服多了,肯定會增加病況。」
提婆達多說:「我如果服用三十二兩,自身足能消化,我的身體和佛身會有什麼差別?只管給我服用就是。」
於是他仿效佛,也天天服三十二兩。藥在體內流注於眾經脈中,因為身力微弱不能夠消化,以至全身肢體關節極其痛苦,呻吟大叫,煩亂地輾轉反側。世尊憐憫他,於是從遠處伸過手給他摩頂,頓時藥力消散,痛苦遣除。
提婆達多一看,認出是佛手,於是說:「悉達多的某些術法,世人都不屑一用,不過能看出他曾經學過一點醫術。」
阿難聽到這話,心中十分惆悵痛恨,跪著對佛說:「提婆達多真不知恩惠,世尊如此慈愛,為他消除病患,他卻口吐如此不善之語。他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胸懷,才產生如此惡心,對世尊嫉妒不休呢?」
佛告訴阿難:「提婆達多不但現今懷著不善心想傷害我,而且在過去世時,也經常生惡心殺害我。」
阿難對佛說:「不知過去他傷害你的事情,其中的因緣是怎樣的?」
佛告訴阿難:「久遠不可計數阿僧祇劫以前,此閻浮提有一座名叫波羅奈的大城,當時的國王名為梵摩達。他為人兇暴,無有慈愛,奢侈淫逸,貪戀玩樂,心中非常嫉妒,喜好傷害眾生。
有一次,他在夢中忽然看見一頭金毛野獸,毛尖放出金色光明,將四周照得金光燦爛。梵摩達醒來後心想:『我夢見的奇獸,世上必定存在,應當令獵人去尋找它的毛皮。』於是,就召集眾獵人,告訴他們說:『我夢見一頭野獸,渾身長滿金毛,毛尖發出奇妙明亮的金光。我想國內一定有此動物,希望你們廣泛地進行搜捕,如果能得到它的毛皮,必有重賞,令你們的子孫七代享用不盡。如果不用心獵捕,得不到的話,就把你們的親族全部誅滅。』
這些獵人,聽到國王命令後,憂愁煩悶無計可施,於是聚會在一起共同議論此事:『國王所夢到的野獸,我們從未見過,應該到哪裡去尋找呢?如果找不到,我們絕無活路!』
有人又說:『山林與川澤中有很多的毒蟲、猛獸,如果深入裡面去尋找,肯定不能找到,而且一定一個一個喪命,死在樹木山野裡面。不如私下招募一個人,讓他去尋找。』
眾人決議如此而做,於是挑選一人,勸他說:『你可以全力以赴地遠行尋找,如果成功而還,我們就將各自的財物合起來重重賞賜你;如果你不幸遇害不歸,我們也會將這些財物送給你的妻子兒女。』
這個人聽完後,心想:『為了這麼多人,我理應捨棄自己的生命!』打定主意,就答應尋找金毛野獸,置辦各種路上用品之後,冒險出發去了。
走了很長時間,已是身體疲弱,氣力衰竭。當時正是酷暑天氣,到了熱沙路上,嘴唇乾裂,又渴又累,悶熱地快要死去。他心中酸苦絕望,哀傷地喊:『有誰能慈悲憐憫我,救我一命啊!』
當時山野中有一頭名為鋸陀的野獸,皮毛金色,毛尖放光。牠遠遠地聽到了這個人的話,非常憐憫他,於是跳入冷泉,來到他所在之處,用濕冷的身體纏抱住他。待他稍微恢復體力,就把他帶到水邊,為他洗浴,又撿了些瓜果給他吃。
這人身體恢復之後,心中暗想: 『今天看到的這頭野獸,毛色放出金光正是國王所要尋找的。然而我垂死之際,是牠救我一命,報答牠的恩德都來不及了,怎麼能生惡心來加害牠呢?可是如果不將牠捕捉,那些獵人和他們的親族就要被誅滅了啊!』想到這件事,獵人忍不住悲傷起來。
金毛野獸鋸陀問道:『你為什麼不高興呢?』獵人流淚述說事情經過。
鋸陀聽完之後說:『你不用為此事憂愁,我的毛皮可以給你。想我過去世中,雖曾無數次失去身體,但從來沒有為了積福德而捨棄壽命。如今能夠用此身毛皮救那麼多人的性命,我心中滿懷歡喜。不過,只可剝取我的毛皮,不要害我性命,我已經決定把毛皮布施給你了,絕對不會後悔。』
於是,獵人就慢慢地剝下了牠的毛皮。金毛鋸陀在被剝毛皮的當下立下誓願說:『如今我將毛皮布施給此人,拯救了眾多獵人所珍愛的性命。願將此功德普施一切眾生,以成就無上正真佛道,普度一切感受生死痛苦的眾生,將他們安置在永遠安樂的地方!』
發此誓願後,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,諸天所居的宮殿動搖不止。天人們感到十分驚愕,尋找原因,結果看見菩薩剝皮而行布施。於是立即從天而降,來到菩薩所在之處,散花供養,淚如雨下。皮剝掉後,鋸陀赤裸肉身,血流不止,使人不忍目睹。這時又飛來了八萬蠅、蟻等蟲子聚集在鋸陀身上,一起咬食。
鋸陀想回到洞中,又唯恐傷害到這些蠅蟻,就一直強忍疼痛,身體不敢移動,想著:『我應該以身布施』,結果死在其中。
那些蠅蟻由於吃了菩薩的身肉,死後都得以轉生天界。獵人擔著毛皮回到都城,奉獻給國王。國王見後十分歡喜,感覺此毛皮是前所未有的奇物,非常欣賞它的細軟,經常鋪作臥具,心中感到滿足與快樂。」
佛繼續說:「阿難,想知道當時鋸陀奇獸是誰嗎?就是如今的我;那個梵摩達王,就是如今的提婆達多;那八萬蟲子,就是我成佛時初轉法輪之際,得道的八萬天子。這個提婆達多,在多世前就曾經傷害過我,乃至於今仍然沒有善心,成天想著傷害我、中傷我。」
阿難以及聽法大眾,聽聞佛語,悵然感傷,各自激勵勤求佛法。有的證得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果,有的種下辟支佛因緣,有的發起無上道心,有的住於不退轉地,各個無不歡喜,恭敬奉行。
菩薩行六度波羅蜜,首要就是布施。布施時知其性空,不住相布施,就不會有輪迴的因。
以慈悲心而行布施,就不會是小乘人的因。
以智慧和方便布施、以清淨心布施,就是成佛的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