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
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,是菩薩中的典範。他做菩薩經歷過三界六道無數劫的時間,其全部業行,就是理想的菩薩行。下面講述的,是佛陀無數世前的修行故事。

從前,有一個少年,歸命三寶,持守戒律,無有缺漏。和舅舅一起出外販賣貨物,以此養活自己。兩人到了另一個國家,舅舅先渡河住在一戶寡母家中,家裡有一小女兒,女兒告訴媽媽:「我們家裡後面有一個澡盤,拿這個澡盤和商人交換白色珍珠吧!」母親同意了,把澡盤拿出來給商人看。

商人用刀刮一刮澡盤,看看澡盤的價值性。仔細一看,天哪!知道這是真實的寶貝。可是,卻不動聲色,假裝將澡盤丟棄於地,說道:「這東西弄髒了我的手!」說完,就從來時的路出去了,母女倆人都深深感到羞恥。

這少年後來也來到這一人家,女兒又重新提出將澡盤交換珍珠的事,母親說:「前面的恥辱還不夠引以為戒嗎?」女兒說:「看這位少年是個仁人君子,不像前面那位商人貪婪兇殘的樣子。」於是把澡盤拿給少年過目。

少年驚呼說:「這是紫磨金啊!我拿所有的貨物跟妳交換好嗎?」母親說:「好!」少年說:「我想向妳乞討二枚錢,作為雇船擺渡之用。」

不久之後,舅舅回來了,對母女二人說:「我拿了一些珍珠來跟你們交換,把你們家的澡盤拿來吧!」母親說:「有個很好的少年,用他所有的名珠來買我的金盤。」母親嫌棄商人拿來的珠子太過低賤,繼續說道:「你還不趕快離開,小心我的棍子對你不客氣!」

舅舅來到河邊,用腳使勁的跺地,口中呼喊著:「把寶貝還給我!」舅舅急得椎胸,竟然吐血而死。外甥趕緊把金盤還給舅舅,可是此時舅舅已經一命嗚呼哀哉。少年哽咽傷心的說道:「舅舅,何必為了貪心,而喪失自己寶貴的性命呢?」

這少年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,舅舅就是提婆達多。佛說:「這少年因守信而獲寶,提婆達多貪婪欺騙以致喪身。過去我修菩薩道,就是如此意志堅定行持戒律無有極盡。」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