― 作者蔡(⺡禾)晴.老師
一、發心 發願 修行 成佛
1.阿彌陀佛怎麼發願
阿彌陀佛未成佛之前,有一生出家修行,號曰法藏比丘,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提到這一段經文,佛對阿難說:
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,有錠光如來出世,教化度脫無量眾生,皆令得道,乃取滅度。次有如來,名曰光遠。……….很多的佛一一出世,又一一滅度。一直到有一位如來,名世自在王如來住世,當時有一位國王聽佛說法,心懷悅豫,而發起了無上道意,捐棄王位,行作沙門,號曰法藏,高才勇哲,與世超異。
這位法藏比丘就是後來的阿彌陀佛,而世自在王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導師。
法藏比丘對著佛說:
世尊!我發無上正覺之心,願佛為我廣宣經法。我當修行,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,令我於世,速成正覺,拔諸生死勤苦之本。
2.修行人要學佛如此發願
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有佛住世說法,引導弟子發菩提心,修清淨行的可貴之處,令我們這群無佛時代的眾生,好生欣羨!能值佛遇佛,依止於佛的教授,在佛前發願,而得到佛的授記,在我們修學聖道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。
再看到,每一尊佛從修行到最終成佛,其當中背後支撐的力量就是發大願心!每一尊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,看盡人世間的生死浮沉,看著生命生老病死循環不已,不禁要想:生命從那裡來?死到那裡去?從生到死難道是生命不變的定律?生命體從出生開始便嘗盡人間百態之苦,以至於死也是受苦,三惡道苦。除了苦之外,難道沒有另一種型態可以展現生命無盡的永恆,以及沒有苦的無盡快樂?
有!
3.生命的真諦
佛歷劫的修行,不外就是探索生命的真理,追尋真實而且不滅的生命,當佛成為大智慧的覺者,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:解脫生死,免離生死的限囿,生命就能完全自由自在!
佛在探求生命的真義過程中,就已全然流露悲憫之情,不忍眾生苦,不忍眾生墮落。所以法藏比丘告訴他的導師:「我當修行,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,令我於世,速成正覺,拔諸生死勤苦之本。」法藏比丘立志成佛而且成就清淨妙土,目的是為什麼?拔除眾生、包括自己在內的生死根本,使一切眾生成佛!
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,是自然法則。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。發一個成佛的正因,得一個成佛的正果,這之間的因果關係,我們要深思細究,正覺因與正覺果是等比等值,沒有願因就沒有願行,沒有願行就不能產生願果。佛,可不是憑空便創造出來的,必須是發大心,利益眾生為因,為了度一切眾生、利樂一切眾生才能圓滿佛果位。
法藏比丘在世尊面前發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心,發心之後願要跟著出來才是真發心。好像我們覺得阿彌陀佛好棒,我要跟祂一樣偉大!要怎麼一樣偉大?是不是得學阿彌陀佛的心,學阿彌陀佛的願,學阿彌陀佛的行,跟阿彌陀佛一致,才能和祂一樣偉大嘛!
4.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
以下是法藏比丘的四十八個大願,真的很偉大:
(一)設我得佛,國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者,不取正覺。
(二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壽終之後,復更三惡道者,不取正覺。
(三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覺。
(四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形色不同,有好醜者,不取正覺。
(五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識宿命,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,不取正覺。
(六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得天眼,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不取正覺。
(七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。不得天耳。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。不悉受持者。不取正覺。
(八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得見他心智,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,不取正覺。
(九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得神足,於一念頃,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不取正覺。
(十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若起想念,貪計身者,不取正覺。
(十一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住定聚,必至滅度者,不取正覺。
(十二)設我得佛,光明有限量,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不取正覺。
(十三)設我得佛,壽命有限量,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,不取正覺。
(十四)設我得佛,國中聲聞,有能計量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,悉成緣覺,於百千劫,悉共計校,知其數者,不取正覺。
(十五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壽命無能限量。除其本願,修短自在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十六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乃至聞有不善名者,不取正覺。
(十七)設我得佛,十方世界無量諸佛,不悉咨嗟稱我名者,不取正覺。
(十八)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惟除五逆,誹謗正法。
(十九)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, 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)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聞我名號,繫念我國,植眾德本,至心迴向,欲生我國,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一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二)設我得佛,他方佛土諸菩薩眾,來生我國,究竟必至一生補處。除其本願,自在所化。為眾生故,被弘誓鎧。積累德本,度脫一切,遊諸佛國,修菩薩行。供養十方諸佛如來,開化恒沙無量眾生,使立無上正真之道,超出常倫諸地之行,現前修習普賢之德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三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承佛神力,供養諸佛,一食之頃,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四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在諸佛前,現其德本,諸所求欲供養之具,若不如意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五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不能演說一切智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六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。不取正覺。
(二十七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一切萬物,嚴淨光麗,形色殊特,窮微極妙,無能稱量。其諸眾生,乃至逮得天眼,有能明了,辯其名數者,不取正覺。
(二十八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乃至少功德者,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,高四百萬里者。不取正覺。
(二十九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若受讀經法,諷誦持說,而不得辯才智慧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智慧辯才,若可限量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一)設我得佛,國土清淨,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,猶如明鏡,睹其面像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二)設我得佛,自地以上,至於虛空,宮殿、樓觀、池流、華樹,國土所有一切萬物,皆以無量雜寶、百千種香,而共合成,嚴飾奇妙,超諸人天。其香普薰十方世界,菩薩聞者,皆修佛行。若不如是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三)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,蒙我光明觸其身者。身心柔軟,超過天人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四)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,聞我名字,不得菩薩無生法忍,諸深總持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五)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,其有女人,聞我名字,歡喜信樂,發菩提心,厭惡女身,壽終之後,復為女像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六)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壽終之後,常修梵行,至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七)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,聞我名字,五體投地,稽首作禮,歡喜信樂,修菩薩行,諸天世人,莫不致敬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八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欲得衣服,隨念即至,如佛所讚,應法妙服,自然在身。有求裁縫、擣染、浣濯者,不取正覺。
(三十九)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。所受快樂,不如漏盡比丘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,應時如願,於寶樹中,皆悉照見,猶如明鏡覩其面像,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一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至於得佛,諸根缺陋,不具足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二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,住是三昧,一發意頃,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,而不失定意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三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壽終之後,生尊貴家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四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歡喜踊躍,修菩薩行,具足德本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五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皆悉逮得普等三昧,住是三昧,至於成佛,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六)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隨其志願所欲聞法,自然得聞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七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不即得至不退轉者,不取正覺。
(四十八)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不即得至第一忍,第二、第三法忍,於諸佛法,不能即得不退轉者,不取正覺。
以上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內容。我們發願下一世要生在彌陀的淨土,對於彌陀的願心願力,實在有必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研究研究。就好像觀賞博物館,如果你只是隨興走走逛逛,對陳列的物品既不深入又不考究,一定不能發掘寶藏,也留不下深刻的印象。相反的,博物館所展示的古董寶貝、大師創作,是自己所欣賞的、有興趣的,而且朝代、年份、風格,自己也有認識見解,那這一趟博物館之行一定饒富趣味,所行不虛。
彌陀的大願也是,我們要居住在那片淨土,連彌陀的國度長得什麼樣子,阿彌陀佛為眾生發過什麼誓願都不甚清楚,到時候住到那裡了,又如何適應黃金為地、天空演奏天樂,還有一天散六次的花,表示白天黑夜以區分時間?
所以應該細細品味阿彌陀佛的願,這是阿彌陀佛的心要,心要掌握到了,當我們讀誦祂的願,受到感召,也能發彌陀之願,行彌陀之行,很快,我們就能跟阿彌陀佛一樣,很偉大!
5.極樂世界的建立
阿彌陀佛,也就是當時的法藏比丘,發心修行、發願成佛,後來怎麼成就祂的佛國,是怎樣建立極樂世界的?
當時,世自在王佛就告訴法藏比丘:
如所修行,莊嚴佛土,汝自當知。
怎樣修行才能建立佛土,你應該知道。法藏比丘回答佛:
斯義宏深,非我境界。惟願世尊!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。我聞此已,當如說修行,成滿所願。
淨土境界是很深的,不是法藏比丘所能理解,請佛能示現諸佛如來的淨土。也就是說,諸佛如來的淨土是什麼樣子,祂們又是怎麼建立自己的淨土?請世尊敷演示現,我聽聞之後,會如說修行,成滿所願。
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,天人之善惡,國土之麤妙,應其心願,悉現與之。時,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,皆悉覩見,起發無上殊勝之願。其心寂靜,志無所著,一切世間,無能及者。具足五劫,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。
世自在王佛像演電影一樣,直接示現二百一十億個佛國淨土,讓法藏比丘一一的,全部覩見。看到這一段經文,發現佛的威神力實在非常微妙而且不可思議!佛的神通廣大無遠弗屆,含攝所有虛空法界,令我們歎為觀止!
法藏比丘聽聞佛所說,以及目覩二百一十億個佛國莊嚴淨土,他的心是寂靜無所著的,而且發起了無上殊勝的大願,足足用了五劫的時間,去思惟他所見所聞的佛國土,並將這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土清淨的境界,全部攝取過來,成為自己未來所要建立的理想國。換句話說,法藏比丘花了五劫的時間去思考和構想,才把極樂世界的建構藍圖打造完成。
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後,再去找佛,告訴佛說:「世尊!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。」佛告訴法藏比丘:「現在你可以宣說,在這五劫當中,你是如何攝取、消化二百一十億個佛國清淨之行,讓大家聽了心生喜悅。菩薩聽聞後,修行這個法門,也能夠發起大心,滿足無量的大願。」於是,法藏比丘就將他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宣說出來。
以上談到的,就是法藏比丘在佛前發心、發願的過程。
發完願之後呢?為了要達成願望,必須付諸行動,所以說,發願即是修行。
6.修行的重要問題
發願之前要仔細思惟,我要的是什麼?別人的需要又是什麼?什麼方式別人可以接受?那一種方式可以直接又快速的傳達關懷?把所有的思考整合起來,有了方向,建立目標,並且發起行動去實踐,就是發願,就是修行。
阿彌陀佛以五劫的時間,陷入長考,去構造祂的極樂世界。努力思惟之後,祂很明白,祂要的是什麼。祂要給眾生什麼生活環境;祂要以何種方式來接引眾生;祂要讓眾生在祂的佛國快樂修行直到成佛。
所以,思惟清楚了,所發的願一定強而有力,對於攝取莊嚴的佛土也絕不含糊,該怎麼做了然於心,邁開步伐,向自己的成佛之路大步踏去。法藏比丘在大眾之中「發斯弘誓,建立願已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。」
7.行菩薩道才能成佛
接下來生生世世要修菩薩行,「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,積植菩薩無量德行,不生欲覺、瞋覺、害覺,不起欲想、瞋想、害想,不著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忍力成就,不計眾苦。少欲知足,無染恚癡。三昧常寂,智慧無礙。無有虛偽諂曲之心,和顏愛語,先意承問,勇猛精進,志願無倦。專求清白之法,以惠利群生,恭敬三寶,奉事師長,以大莊嚴,具足眾行,令諸眾生,功德成就。住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,無作、無起,觀法如化。遠離麤言、自害害彼、彼此俱害,修習善語,自利利人,人我兼利。棄國捐王,絕去財色,自行六波羅密,教人令行。無央數劫,積功累德,隨其生處,在意所欲,無量寶藏,自然發應。教化安立無數眾生,住於無上正真之道。或為長者、居士、豪姓尊貴;或為剎利、國君、轉輪聖帝;或為六欲天主,乃至梵王。常以四事,供養恭敬一切諸佛。」
成佛之路是長遠的,過程備嘗艱辛,然而果實卻是無比甜美,「如是功德,不可稱說!口氣香潔,如優鉢羅華。身諸毛孔,出旃檀香,其香普熏無量世界。容色端正,相好殊妙。其手常出無盡之寶,衣服、飲食、珍妙華香、繒蓋、幢旛、莊嚴之具,如是等事,超諸天人,於一切法,而得自在。」
8.勇猛精進 成就佛國
法藏比丘勤奮不懈於成佛的大業和建立清淨佛土,經文這麼說:「勇猛精進,志願不倦。」目標確立,成佛是最高志業,世自在王佛這麼鼓勵法藏比丘:「至心精進,求道不止,會當剋果,何願不得?」法藏比丘非常努力修行,功德於是越來越圓滿;當功德圓滿時,大願便成就了。願成就,佛國也就成就了。
當然,法藏比丘終於成佛,成為家喻戶曉、聲名大噪的阿彌陀佛。祂的佛國呢?「所修佛國,開廓廣大,超勝獨妙,建立常然,無衰無變。」
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的成佛經過,也看到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的大悲願心,是何等令人肅然起敬!不由得低頭合十,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……
阿彌陀佛使我們生起最深的信心;讓我們依止阿彌陀佛,依止阿彌陀佛的願,依止阿彌陀佛的行,而且願自己終有一天也能成為阿彌陀佛。
二、極樂世界
1.七寶組成極樂世界
極樂世界整個的結構是由七寶所組成,亦即:金、銀、瑠璃、珊瑚、琥珀、硨磲、碼碯等七種寶貝。七寶建構的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環境呢?是大地、寶池,是講堂、精舍,是宮殿、樓觀,是寶樹及羅網,整個極樂世界呈現的是輝煌、閃耀、莊嚴、華麗。
《無量壽經》說極樂世界是:「七寶合成為地,恢廓曠蕩,不可限極。悉相雜廁,轉相閒入。光赫煜爍,微妙奇麗,清淨莊嚴。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,其寶猶如第六天寶。」又說極樂國土,無須彌山及金剛鐵圍、一切諸山。亦無大海、小海、溪渠、井谷。如果想看這些山河溪海,依佛的神力故,欲見則見。極樂世界亦無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三惡道。也沒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,不寒不熱,為的是讓眾生常和調適,不因熱著了中暑,凍著了感冒,身心違合而覺得不適。
2.七寶樹
又說到極樂淨土,七寶所成的寶樹周滿世界,金樹、銀樹、瑠璃樹、玻瓈樹、珊瑚樹、碼碯樹、硨磲之樹,或有二寶、三寶、乃至七寶,轉共合成。寶樹的樹、葉、華果,各有這些七寶合成;或有金樹,銀葉華果;或瑠璃樹,玻瓈為葉,華果亦然;或有寶樹,紫金為本,白銀為莖,瑠璃為枝,水精為條,珊瑚為葉,碼碯為華,硨磲為實等等,皆是七寶組合的形式。這些寶樹排列整齊,寶樹莖、樹枝、樹葉都是相順而不雜亂,並且光芒照曜,不可勝視。當清風吹發,寶樹就發出自然相合的樂聲。
3.道場樹
又阿彌陀佛的道場,有道場樹,樹高四百萬里,樹身周圍五千由旬,枝葉四布二十萬里,也是一切眾寶自然合成。有月光珠,持海輪寶作為莊嚴裝飾,各枝條之間垂著諸寶瓔珞,閃耀著百千萬種顏色,種種的變化,光輝四射,照耀無限。珍稀奇妙的寶網,覆蓋在寶樹上,一切之莊嚴,隨著眾生的心念而自然應現。當微風吹動這些寶樹時,便演奏出無量的妙法音聲,妙音能遍布整個佛國。
當極樂世界的民眾,聽聞到寶樹的妙音,便得深法忍,住不退轉,至成佛道,耳根都是清徹的,不遭苦患。眼睛看到道場樹,鼻知其香,口嘗其味,身觸其光,心以法緣,都得甚深法忍,住不退轉,至成佛道,六根清徹,無諸惱患。
其淨土之人見此樹,得三種忍,一者音響忍、二者柔順忍、三者無生法忍。如此殊勝之事,皆無量壽佛威神力、本願力,滿足願、明了願、堅固願、究竟願所成就的。
4.樂音飄飄
無量壽國中七寶樹的任何一種音聲,遠超過世間、天上千萬種樂音之百千億倍。淨土還有自然萬種伎樂,其樂聲無非法音,清淨舒暢、音聲微妙安和雅緻,是十方世界音聲之中,最為第一。
5.七寶池
淨土的內外左右有許多浴池,有十由旬、二十、三十、甚至百千由旬,浴池中是八功德水,其水清澈、芳香、潔淨、味道如甘露一般的甘甜。浴池也是七寶所成,有黃金池,池底是白銀沙;有琥珀池,池底是珊瑚沙;有白玉池,池底是紫金沙等等。有的浴池是二寶、三寶、甚至七寶交互共同合成。
池邊有栴檀樹,華、葉垂布,香氣普熏。池水上有青、紅、黃、白無亮光色的蓮華,蓮華的光色交相輝映,彌滿遍覆於池面之上。
6.八功德水
八功德水具有清淨、清冷、甘美、清軟、潤澤、安和、解除饑渴、長養善根八種功德。當極樂世界的菩薩、聲聞入寶池內,想讓水淹沒足部,水即淹沒足部;想要水至膝,即到膝;到腰,即到腰;到頸,即到頸。或者要水灌身就灌身,要水恢復原貌,即恢復原貌。水質調和,冷暖隨自己之意,令人精神舒暢,身體安適,完全蕩除心垢。清明澄潔,清淨無有形狀,水清見底,池底的七寶之沙與水相互映徹,都能照見。池裡的波瀾,緩緩迴流,互相流灌流注。波浪能宣揚無量的微妙音聲,隨眾生所應而有所聞。有的聽到佛聲、有的聽到法聲、或聽到僧聲;或是寂靜聲、空無我聲、大慈悲聲、波羅蜜聲;有的是十力、無畏、不共法聲,諸通慧聲、無所作聲、不起滅聲、無生忍聲、甘露灌頂,眾妙法聲等,應其所聞而歡喜無量。且能隨順清淨而離欲寂滅,入真實之義。所以極樂淨土沒有三惡道之名,何況實有,到處都是自然快樂之音。
7.寶網 寶鈴
在此土中,有無量的寶網,彌覆整個佛土,這些寶網都是以金縷真珠,百千雜寶,奇妙珍異而莊嚴裝飾的。寶網環繞著四面,垂有寶鈴,光色晃耀,非常華麗。
極樂世界的講堂、精舍、宮殿、樓觀,都是七寶所莊嚴,自然變化而成的。其上還覆蓋著珍珠、明月珠等眾寶,如網絡般交叉懸掛。
8.自然德風
淨土中有自然德風,微微吹動,溫柔調和,不寒不暑,溫涼愜意,不急不徐。當風吹其寶網、寶樹、演發出無量的微妙法音,流布萬種溫雅德香。有聞者,塵勞垢習,自然不起。風觸身體,皆得快樂,好像比丘得滅盡三昧。
當風吹散華而遍滿佛土,隨著花色自然排列而不混亂,華落地面柔軟又光澤,馨香芬芳無比。足踩在華上,則陷下四寸,腳一舉起,則恢復原狀。散落的華已無用時,大地自動開裂將華隱沒,而大地依舊清淨如故。隨著時節,風吹散華,如是循環六次。
9.眾寶蓮華
淨土中的寶蓮華,周滿整個極樂世界,一一寶華都有百千億葉,華有光明,有無量種色,有青、白、玄、黃、朱、紫,光色赫然,明曜如日月一般。一一寶華有出三十六百千億光,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,佛身色紫金,相好殊特。一一諸佛,又放百千光明,普為十方說微妙法,如是諸佛,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的正道中。
10.奇鳥說法
極樂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,白鶴、孔雀、鸚鵡、舍利、迦陵頻伽、共命之鳥。這些鳥在晝夜六時,出和雅音,演暢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等法,使得此土眾生聞妙音已,而能念佛念法念僧。這些鳥並非罪報所生,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,變化而成的。
三、極樂眾生的福德利益
1.壽命無量
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,居住的眾生有天人、聲聞及菩薩,其壽命之長久,是不可稱計的,與阿彌陀佛同壽。又聲聞、菩薩的數量之多,多到不可數,非算數譬喻之所能知。承阿彌陀佛的威神,淨土的眾生神智洞達,威力自在,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。
2.身相莊嚴
十方世界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都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,凡是生於極樂,則形貌端嚴,福德無量,並且智慧明了,神通自在。極樂的眾生都同一類,形貌無有差別,沒有美醜的區分,皆有三十二相,跟紫金色身。只是為了順應他方世界的習俗,才有天人的名稱。其實極樂國的眾生,容色之微妙為超世希有。個個都是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。
此界之眾生並不貪戀色身,既生極樂便與天地同壽,與星辰同齡,壽命之長和阿彌陀佛同,所以不貪著身體。而且成就一切智慧,辯才無礙,受持、諷誦諸經之法,於一切諸法實相,通達究竟。
3.神通
而且極樂之人都有宿命通,知道無量百千萬劫的宿命。又具天眼通、天耳通,能看、能聽十方世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事,並且能見十方佛國土,聽聞十方諸佛說法。還有他心智通,能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。而且有神足通,於一念頃,超過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國。
淨土的眾生,承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,能在一食頃的時間往返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國剎土,供養諸佛。若想供養諸佛,十方諸佛都能應其心念接受供養。而供養的物品,花、香、幢幡、繒蓋、油燈、瓔珞、寶珠、衣飾等都是應念即至,珍妙奇特,非世間所有。
4.天樂 香風
極樂的菩薩們於虛空中演奏天樂,並以微妙的音聲歌頌讚歎十方諸佛的無量功德。供養完畢,一會兒的時間就回到極樂世界,全部都聚集在七寶講堂,聽無量壽佛講授經法,大家都非常歡喜而心解得道。此時香風吹七寶樹,無量的香華也隨風四散,這些自然的供養,相續不絕。一切天人也持著百千華香,萬種音樂供養阿彌陀佛及菩薩、聲聞大眾。
5.一生成佛
生於極樂之人,永離一切的煩惱,心中清涼自在,所受的快樂,如漏盡比丘,而且都住於正定之聚,一直到成佛。
極樂世界沒有女人,女人往生極樂皆與佛一樣,具三十二大丈夫相。往生極樂的眾生,都得不退轉位,皆具金色三十二相,而且可以修行到一生補處的補處佛,甚至修行直至成佛。
極樂佛國的聲聞眾,身光一尋,菩薩的身光可明照百由旬。其中以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二大菩薩威神光明最尊第一,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。
特別的是,所有生於極樂的人,現在或未來當往生的一切菩薩,皆當究竟至於一生補處而終究成佛。
6.乘願再來
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到,極樂的眾生都能證得候補佛位的等覺菩薩果位,決定一生成佛。除非自己的本願,自己另有願力,要教化他方有情眾生而出入生死、行菩薩道,放棄極樂世界一切的莊嚴福德和三十二相、金色的色身。即便如此,阿彌陀佛仍然以他的本誓願力加持護念於你,不管你是否返回娑婆教化或遊化十方國土,都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了,即使在他方國土示現,都能知道自己過去的宿命,一直到成佛再也不受六道輪迴的苦報。
所以極樂再回來的菩薩,不怕輪迴,沒有生死的恐懼,也不會有隔陰之迷,因為有宿命通,自己知道宿命,所以不迷。而且六種神通都不失掉,目的是要教化眾生對於佛法起信,修菩薩行,並且能行普賢道。
四、極樂世界的食衣住行
1.飲食
極樂世界的眾生,種種受用物質,都是豐裕富足的,想要飲食,七寶餐具自然在前,任何美食自然具足。事實上,在極樂世界是可以不吃飯的,是因為我們此界之人有飲食的習慣,所以極樂淨土可以隨順各地眾生的習氣。他們只要見色聞香,在意念上算是已經吃過了。因為是以意為食,所以沒有便穢,身心是柔軟的。
2.穿衣
衣服也是,隨自己意念的需要自然化現,盡極嚴麗殊妙!香華、繒蓋、幢幡、瓔珞、寶網、寶鈴所有奇妙珍異,用來莊嚴裝飾的寶貝都是隨意所須,應念而現。
3.住宅
而居住的舍宅、樓臺、宮殿,要寬要窄、要方要圓,或要大小高低,其形狀、顏色搭配巧妙,皆稱己意。
4.交通
行的方面,所有極樂的人都具神足通,於一念頃,跨越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國,心念一到,人亦隨到。
5.淨土光明如明鏡
而極樂淨土清淨光明,晶瑩如鏡子一般,能照見十方無數無量的諸佛國土,其它眾生見了,都會生起希有之心。如果想看十方的佛國淨土,在寶樹間應願可見,宛如明鏡。
6.菩薩的德智
極樂淨土的一切菩薩,禪定、智慧、神通、威德,都具足圓滿,而且也具足無礙的辯才,能掌握一切的綱領,善知一切眾生的根器與欲樂,為度眾生而能善巧說法。對於極樂的一切受用都不貪著,捨離了一切執著,不生貪愛,也不生厭棄,沒有人我之分,沒有親疏違怨之想,並且對於一切眾生都具大慈悲及利益之心,以無礙的智慧,方便善巧地教化眾生。
極樂的菩薩們,深知一切法悉皆空寂,不再有生死的苦報身,也斷盡煩惱餘習。其心是平等的、正直的、潔白的、是淳淨溫和的,能夠調伏自他,做為眾生的大導師,菩薩如是這般的成就無量功德,所以常為諸佛所共稱讚。
7.音聲會說法
極樂世界有說不完的殊勝莊嚴,為了引導眾生進入一乘正覺之道,國中所有聲音會說法,例如:德風之聲、散華聲、鳥聲、水聲、風吹寶樹、風吹寶羅網等都能引人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連淨土一切萬物皆具無量寶香,其香普熏一切眾生之心,使其行佛道。何況還有講經、誦經之聲,隨時隨地令此間眾生悟入正覺妙道。
極樂世界的奇麗微妙超逾十方一切世界,以上的描述不過是它浩瀚國土中的一隅。其國中的萬物是嚴淨、光麗的,而且形色殊勝、窮微極妙,根本就無能稱量。即使盡我們一生的智慧,歷百千劫,猶不能宣稱極樂國土淨妙之百千萬億分之一。
可見阿彌陀佛為了利益眾生,於二百一十億個佛土中攝取一清淨莊嚴淨土,是何等的用心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