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
過去久遠無量阿僧衹劫以前,此閻浮提有一個大國王,名字叫做梵天,他有一個太子,叫做曇摩鉗,喜愛正法,派人到處尋求,卻毫無所得。

太子曇摩鉗求法不得,內心十分苦悶懊惱。

忉利天的帝釋天主知道太子求法至誠,化作了婆羅門來到皇宮門前說:「我知道法,誰要聽聞的,我為他說。」

太子聽到了飛奔出去迎接,行最尊敬的頭面接足禮,將婆羅門請到大殿裡面,鋪好座位,請他就坐。然後恭敬合掌說:「懇請大師慈悲,為我說法。」婆羅門說:「學法是件很艱難的事,必須長期追隨師父,才能得到。為甚麼你這麼輕易就想要聽聞?這在道理上說不通。」

太子說:「大師,您需要甚麼,請您吩咐,不論要我的身體或是妻子,都在所不惜。」婆羅門說:「好!你就作一個大火坑吧!坑要深至十丈,坑中要遍滿烈火,然後你跳到火坑裡來供養我,我就為你說法。」

沒想到太子答應了,如婆羅門的要求,作一個大火坑。

國王和王后還有所有的群臣、宮女,聽了這話,心裡極不平靜,全都聚集太子宮中勸說開導太子。而且也請求婆羅門:「請您慈悲行行好,為了我們大家,不要讓太子投身火坑,不管您需要甚麼,國家、城市、妻子、以致於我們的身體,都願意奉獻出來,供您使用。」婆羅門說:「我並沒有逼他呀!完全隨太子自己決定,能如我所要求的去做,我就為他說法,否則就不說。」大家看太子和婆羅門二人,心意都如此堅定,無法轉變他們,只好沉默不再多說。

於是,國王派遣使者乘坐一日能行走八萬里的大象,到處宣告在閻浮提內一切的民眾說:「曇摩鉗太子為了要得法,七天之後,就投身於火坑,想要在這之前見到太子的,就請趕快來見他。」

這個時候,各各小國王和四方的臣子、人民,強壯的扶持弱小的,紛紛聚集到太子的住所,長跪著合掌,異口同音對太子說:「我等這些臣子,仰賴太子就好像仰賴父母一樣,今天您若是投入大火之中,天下就好像失去父親一樣,永遠再也無所依靠。但願您憐愍我們,不要為了一個人,而拋棄我們一切眾生。」

太子對眾人說我:「從久遠以來,在生死裡頭,這個身體不知已經死過多少次。生而為人,為了一個貪念,互相殺害彼此;生在天上,壽命結束時,因為失去各種欲樂,而憂愁痛苦;在地獄中,感受火燒、湯煮,被斧頭砍,被鋸子鋸,以及刀殺戟刺。在灰河中沉溺,爬上劍樹被割刺,手腳斷絕,一日之中,所喪身體,不計其數。那種痛苦真是深到心裡,徹到骨髓,沒有辦法一一具說。在餓鬼道的時候,被百毒鑽透身軀;在畜生道裡,身體要供人食用,還要荷負沉重的物品,吃草維持生命,受的苦也是難以計算。只是白白感受這麼多的苦,唐捐身命,就是未曾為法發過善心,我今天用這個臭穢的身體來供養法,你們為甚麼要阻止我的無上道心呢?我捨去這個身體,是為了求成佛道,以後成佛的時候,將會布施五分法身給你們。」

眾人聽罷,默然不語。這時候太子站在火坑上告訴婆羅門:「懇請大師為我說法,如果我的命先死去,就來不及聽法了。」

於是婆羅門便為曇摩鉗太子說了一首偈子:

長行於慈心    除去恚害想    大悲愍眾生    衿傷為雨淚

修行大喜心    同己所得法    救護以道意    乃應菩薩行

(意思說:要經常去行慈心,慈愛眾生,給予快樂。消除想要對他們生氣、傷害的想法。要發大悲心憐憫眾生,並拔其苦。見他們在受苦,要起同情心,為他們掉淚。要修行大喜心,將自己所得到的妙法,發出心念來,救度他們,這樣才是具備菩薩行。)

婆羅門說完偈語之後,太子便要往火坑跳下去。這時,帝釋天和梵天王各抓住太子一隻手,再次為難他說:「閻浮提內一切有生命的物類,都仰賴太子的恩德,才有自己生存的處所。您今天投身火坑,天下蒼生就好像喪失他們的父親一樣,為甚麼您要自求犧牲,而拋棄一切有情?」

這時候太子謝絕天王以及各臣民道:「為甚麼要阻擋我無上的道心呢?」諸天和眾人默然無語。

於是太子就往火坑中跳下去,就在這時,天地起了大震動,虛空中天人們號啕痛哭,淚流如下大雨般。剎時,火坑立即變成了花池,太子於其中坐在蓮華台上,諸天如雨般的灑下鮮花,花瓣堆積到膝蓋一樣高。

那時候的梵天大王,就是現在的淨飯王;那時候的母親,就是現在的摩耶夫人;那時候的太子曇摩鉗,就是現在的世尊,釋迦牟尼佛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