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 蔡(⺡禾)晴.老師著
經文
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由是菩薩威神力故。
白話翻譯
如果有人持誦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即使不幸陷入大火之中,大火也不能將他燒著,這是因為此菩薩有大威神力的緣故。
重點提示
《法華經普門品》說,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能滅眾生之諸難,有七種,一、火難;二、水難;三、羅剎難;四、王難;五、鬼難;六、枷鎖難;七、怨賊難。這是世間七種大難,大難能救,何況其餘的小難。
七難首先提到火難,火若燃燒起來,對人對物造成的傷害和毀損真是不可計量。佛法對火難的解釋,涵蓋了其他的意義,《金光明經》說:「憂愁盛火,今來燒我,我今二乳,俱時汁出,身體苦切,如被針刺」,人的心中有多種莫名之火,心中的火能破善業,令人退失上流品格,墮下劣之地位,這些不容易感受到的內在之火,才是最能傷害自己於無形的火難。內心的火使人生起煩惱、使人造業、因而產生可怕的因果。
七難是外面來的,招致這些災難卻是由我們的心。火難就像是心中的瞋火,《佛遺教經》上說:「瞋恚之害,能破諸善法,壞好名聞,今世後世,人不喜見。當知瞋心,甚於猛火,常當防護,無令得入;劫功德賊,無過瞋恚。」瞋恚意思是發怒,由爭執、或奪取、或嫉妒或忿恨時,對人有惡意憤恨之心。也就是發脾氣,對環境不滿,有人、有事情拂逆自己意思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個性。這對一個人的人生有種種的危害,能滅諸善根。瞋恚之火,是從執著、從傲慢而起的,有很堅固的執著、堅固的傲慢,總是為著自己,想著自己,不能依順自己的希求,
瞋恚的火就燒起來。
天台宗智者大師所撰的「觀音義疏」中說到,火難有三種,一是果報火;二是惡業火;三是煩惱火。
一、果報火:壞劫時,有燒燬世界之火,稱為劫火,劫火將器世間燒到空空洞洞,欲界至初禪天皆悉洞燃、悉成灰燼,無有遺餘。
劫火為何燒到初禪天呢?因為初禪天還有瞋心習氣未斷,且有覺和觀二種粗細尋求分別擾亂內心,心不完全寂靜,影響定力的深入。此心屬火,所以劫盡時初禪天上的宮殿被火燒掉,被七個太陽所毀滅。
二、惡業火:指惡業傷害自身譬如火,此惡業之火,通於三界。三界中的眾生,上自諸天,下至地獄,沒有不被有漏惡業之火焚燒熱惱,《法華經》說: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,常有生老病死憂患,如是等火,熾然不息。」惡業火有五濁的火,八苦的火,只是人們都在有漏業的火場中討生活而不自知。
三、煩惱火:煩惱火的範圍很大,通於九界三乘。九法界內的聖人、夫凡,無不被煩惱之火所燒。六道凡夫眾生有見思、塵沙、無明等三惑火、有貪、瞋、癡三毒火;二乘聖人有塵沙煩惱火;菩薩則有無明煩惱火,一直到等覺菩薩還有小小一點,唯有佛才究竟清淨,沒有煩惱。
九法界的眾生會被內火所燒,也會被外火所害。面對火難相逼的時候,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,即使大火亦不能燒壞其身,為什麼?由於菩薩圓通威神之力加被的緣故。
菩薩令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的第二,火難無畏。《楞嚴經》裡,觀世音菩薩說:「二者,知見旋復,令諸眾生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。」知見,包括六根的覺性。六根的作用,在眼根是見,在耳根是聞,在鼻根是嗅,在舌根是嘗,在身根是覺,在意根是知;旋復,旋是轉過來,復是回到原來的樣子,就是旋轉六根的妄知妄見,回復原始自性的真知真見。
因為眼根見的覺性屬火,與外面一切火性相通,六根造業會有業火,就見到猛火;既造作惡業,則形成惡果惡報,這一切的惡業及果報都是煩惱火難的根源。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能使心中的火難消除。觀世音菩薩在因中修行時,旋妄歸真,返聞聞自性,使妄聞與聲塵脫節,到達亡所的境界。再從色塵上解脫出來,回復真實之聞性。一根返回本源,六根皆得解脫。菩薩知見既已旋復,見覺之火則息,無有見業,同時能夠以自證之力,加被眾生,使一切稱菩薩名之眾生,被菩薩的大悲威光所呵護,設入果報火、惡業火、煩惱火,乃至世間大火,悉不能燒,不能所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