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編譯者  老師

釋迦牟尼佛出家後,苦行六年,最後於菩提樹下成就無上佛道。成道後,遊歷諸國,弘法利生,離家已滿十二年。

一日,佛陀帶領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,回到本國–迦毘羅衛國,要度化釋迦族人。釋迦族本是高貴大姓,族人憍慢成性,不易度化,因此佛陀令弟子們各各現出神通變化,折服釋迦族人的憍慢,令其信服。

於是,佛陀放大光明,眾比丘各顯神通,隨著佛陀空中飛行來到迦毘羅衛國。佛陀的父親–淨飯王,聽聞佛陀歸國,令全國上下清掃街道,灑香水、散妙花,持幢幡、懸寶鈴以及作歌舞伎樂,夾道奉迎,並禮拜佛足、恭請佛陀入宮供養。這時候,淨飯王見佛陀的隨從弟子雖各有大神力,但相貌醜陋,家世與佛陀的尊貴相比,不甚匹配,於是從釋迦族中遴選了五百位容貌莊嚴的王孫貴戚,令他們隨佛出家,作為佛的侍從。

淨飯王所選五百人去到佛所,佛陀令弟子優波離為大眾剃除鬚髮。當優婆離為這五百位王子剃髮時,不由自主地流下感傷的眼淚,眼淚就掉落在拔提釋王的身上,拔提釋王隨即問說:「你為何如此流淚?」優婆離說:「你們是釋迦族最尊貴的人,一旦出家不只形貌改變,吃的是粗食,穿的是糞掃衣,想到以後你們的樣子,我忍不住流淚。」這話聽在拔提釋王耳裡,內心雖有惆悵,但不減傲慢。

剃髮完畢,眾人領了衣缽,欲受具足戒,來到僧中,依法次第頂禮眾僧。五百人中地位最尊貴的拔提釋王也一一頂禮眾僧,但來至優波離面前卻停住而不作禮。佛陀見此情景,便問拔提釋王道:「 為何你獨獨不向優波離頂禮?」拔提釋王回答:「我是尊貴的剎帝利王種,優波離是出身低賤的首陀羅種,且未出家時還是我的奴僕,所以我不向他作禮。」

佛陀即為拔提釋王開示:「在我的佛法中,是不分貴賤的,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,朝不保夕,安危難保。」拔提釋王又說:「他是我的奴僕,我不能向他頂禮。」

佛又告訴拔提釋王:「奴僕也好、貧富貴賤也好、恩愛情仇也好,面臨生離死別時,其中的痛苦有差別嗎?」

當下,拔提釋王聽了佛陀的開示,降服了傲慢心,向優婆離尊者頂禮跪拜。這時大地為之震動,天人於空中,傳來聲音讚歎:「拔提釋王為求佛道,能放下高貴的身份,曲躬跪拜下賤出身的優波離,我慢之高幢,為之崩倒了啊!」

受完具足戒的拔提釋王,退坐一旁,專注聆聽佛陀說法,立刻心開意解,證得阿羅漢果。

證得阿羅漢果的拔提釋王,執持缽器,而行乞食。常於墓間、樹下居止,暢然快意,無有怖畏,並說道:「以前在王宮時,雖有強健英勇、持著武器的武士左右護衛,我還是會感到恐懼,如今出家學道,獨居在墓間,卻沒有一絲絲的畏懼,真是自在!」

阿難尊者經過時,聽到了此語,感到訝異,前往請佛開示:「如今的拔提釋比丘,宿世是種植何福,能出生貴族,出家不久,即證得阿羅漢?」

佛陀告訴阿難說:「久遠無量世以前,有一辟支佛聖者出外托缽,在路途中,一位貧窮飢餓的路人正準備用手中少少的餅乾充飢,見到迎面走來的辟支佛,威儀穩重安詳,心生歡喜,立即將餅乾供養了辟支佛。辟支佛接受供養後,即刻用神通躍入空中,展現在空中行、在空中臥、身上出水等十八種神變。這路人見了辟支佛展現神變更加深敬仰,對佛法生起無比的信心。由於供養的功德,無量世中,都不墮地獄、畜生,而且生於天上或人中,尊榮豪貴,常受快樂,乃至今世,遇到我出家證得道果。」佛又告訴阿難:「當時布施餅乾的路人,就是現在的拔提釋王。」

佛說此因緣時,眾比丘有的得初果須陀洹、有的得二果斯陀含、有的得三果阿那含、有的證得四果阿羅漢,有的發辟支佛心,有的發無上菩提心,且聞佛所說,都歡喜奉行。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解析

每個人富貴貧賤都因為前世修福的多寡,而有今生的差別。

可是在佛陀的眼中,不分男女、不分老幼、不分貧富、不分貴賤、不分健康或多病,而有高下不同,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而且佛性相同。只要覺悟心起,妥善擦拭心中明鏡,將內心明鏡擦拭得一塵不染,佛性便自然現前。

可是,如何擦拭內心明鏡?故事主角拔提釋王,他降伏了堅固的傲慢,頑強深厚的慢心將它擦拭掉,佛性顯現,於是證得阿羅漢果。

我們也可以做到,不自恃自身優點而輕視他人,隨時想到人人平等、佛性平等,清淨念頭一起,當下覺悟,自能找到人生定位;能做到這樣,此世的人生便有價值了!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