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作者:陳湐珺老師

寶積禪師因於市肆行,見一客人買豬肉,與屠家曰:「精底割一斤來!」屠家放下刀,叉手曰:「長史!哪個不是精底?」師於此有省。

又一日出門,見人皮喪,歌郎振鈴云:「紅輪決定沈西去,未審魂靈往哪方?」幕下孝子哭曰:「哀!哀!」

師身心踴躍,歸舉似馬祖,祖印可之。

-白話解說-

寶積禪師走過市場,看見買豬肉的客人對肉攤老闆說:「割一斤精肉來!」老闆聽了放下刀,雙手插腰,不客氣地說:「老兄!我賣的肉,哪個不是精的?」寶積頓感豁然,內心有所省悟。

又有一天出門,看見人家出殯,唱喪歌的人一邊搖鈴一邊唱:「太陽終會下山去,不知靈魂到何方?」孝子們哭說:「悲哀啊!悲哀啊!」

寶積一聽,身心翻騰,這就是了,這就是禪!回去後說給馬祖聽,馬祖即時印可他:「你開悟了!」


-聞思修-

傳法教授學生二十多年,在看這則故事時,不免心中有很多的感觸,有人可以輕易入門,有人則每日努力做功課、念佛、甚至拜懺多年,而卻還是不得其門而入。個中因緣道理甚多,但有一可以確定的是「善於觀察」者,一定容易入門。

懂得觀察的人,就如同寶積禪師,生活瑣事皆可開悟,隨時隨地都能開悟。

我喜歡「緣覺」這個名詞,以觀察各種因緣而覺悟。日常生活就是人類真實的活動,隨時隨地都有開悟的機會,修行要能開悟,絕對不是拘泥在念佛、打坐、拜懺等宗教形式裏,而是要你善於觀察體悟生活內容,用心觀察,則你隨時隨地都會有所領悟,只是大悟、小悟之別罷了。

不要小看平凡的事物現象,其中無不孕藏著宇宙偉大的真理,就如生與死的平常現象,其實是揭示著人生的大道理及生命的真諦。一切世間的學問、智慧、思想,一切世間的事,在在處處都可以使你悟道,所以禪宗悟道的人,有幾句名言:「青青翠竹,悉是法身。鬱鬱黃花,無非般若。」般若在哪裡?處處皆是。

寶積禪師見到的買賣豬肉的應對,出殯送葬的隊伍儀式,不都是你我常見的日常生活活動嗎?禪師可以因此而開悟,我們呢?「迷人眼耳見聞都是迷;覺者善於應用佛法道理,所以處處是菩提。」因此寶積禪師才能大聲說,哪個不是精的?!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