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有一次,佛陀在廣嚴城的獼猴池邊的高閣堂中。
當時有五百漁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捕了一尾身體非常巨大的摩竭魚,這魚有十八個頭、三十六隻眼,這十八頭分別是人頭、象頭、馬頭、駱駝頭、驢頭、牛頭、獼猴頭、獅子頭、虎頭、豹頭、熊頭、羆頭、貓頭、鹿頭、水牛頭、豬頭、狗頭、魚頭。
大家見了這尾奇怪的大魚,輾轉相告,引來了無數人圍觀。
佛陀聽到訊息,知道這魚的前世因緣,也知道牠過去生中曾經種下善根,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,所以佛陀帶領諸位比丘來到了河邊。
佛陀以神通加持摩竭魚回憶起前世,讓摩竭魚講說人語–
佛陀問摩竭魚說:「你是劫比羅嗎?」
摩竭魚回答道:「我是劫比羅。」
眾人見此情景非常驚奇,請問佛這是怎麼回事,於是佛陀宣說了劫比羅過去生的因緣。
原來,在迦攝波如來時,劫比羅是一名婆羅門論師,他的父親是位外道婆羅門,學識淵博、智慧超群,除了佛陀的聲聞弟子之外,無人能出其右者。
劫比羅長大後,父親臨終前囑咐他:「我去世後,你去諸大辯論場所都無須疑懼,沒有人能勝過你,唯除迦攝波佛的聲聞弟子。因為迦攝波佛那一宗,祂們的學問甚深難測,世間一切學論皆不能折服他們,一般俗智難以了知,而且他們一心不求名利,所以千萬不要跟他們辯論,否則難以取勝。」
後來,國王有一次舉行大型辯論賽,劫比羅技壓群雄、大獲全勝,保住了國王先前賜封給父親的封邑。母親因顧慮佛的聲聞弟子會辯敗劫比羅,現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,就要劫比羅不顧其父親的遺囑,去與比丘們辯論。
劫比羅前去試探,結果發現無力折服比丘。母親便讓他出家,待學完三藏佛法後,再與比丘們辯論。劫比羅遵從母命,為了辯倒如來的聲聞弟子們,假意出家,廣學三藏,成了大法師,辯才無礙。
這時母親催促他摧伏佛的聲聞弟子,劫比羅說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證聖果,其餘比丘教理通達,又已證果,還是辯不過如來的聲聞弟子。但母親仍再三堅持,劫比羅無奈只好登上法座,初說正法,後說邪法,結果遭到諸比丘呵責。
母親見後心生一計,讓劫比羅再次說邪法,被比丘們呵責時,口出惡言咒駡比丘,比丘們聽到咒駡,因為守不惡口戒,必定默然不語,不會反駁,這時圍觀的人便會以為比丘辯敗而無法作答。
劫比羅天性孝順,再次和佛的聲聞弟子辯論時,依照母親的要求,當理屈詞窮時,咒駡比丘們為馬口、駱駝口、獅子口等,用十八種惡口辱罵證聖果的比丘們,這時部分比丘果真閉口不言,大家就以為劫比羅辯贏了。事後母親大喜,要劫比羅還俗回家,但劫比羅對佛法已生起信心,不願回家,並發願在生死輪迴中,不再遭遇如此惡知識的母親。
劫比羅的母親由此種下惡因,吐血而亡,墮入地獄之中。而劫比羅因惡口罵詈僧眾,命終之後墮為十八頭的摩竭魚,形貌醜陋,直至此世才遇到釋迦牟尼佛。
因為聽聞了佛陀的說法,劫比羅心生懊悔,對佛陀生起了極大的信敬之心,也因為他的現身說法,當時在場聽者都廣獲法益,或證聲聞、緣覺聖果、或發起菩提心。而劫比羅因為懺悔之心和對佛陀的信敬之心,得以脫離惡趣得生天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