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翻譯者:蔡(⺡禾)晴.老師
有一次,佛陀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,對比丘們説法。
佛陀説:「一般人若遭遇順境、逆境或不順不逆境時,會隨境界產生苦、樂、或不苦不樂等感受。而證果的聖賢佛弟子,若遭遇順境、逆境或不順不逆境時,也同樣會隨境界產生苦、樂、或不苦不樂等感受。
比丘們,聖人跟一般凡人,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?」
弟子聞言,彼此面面相覷,無法作答,只好請佛陀慈悲開示。
佛陀説:「未曾聽聞佛法的凡夫,當接觸到痛苦、難過、不快樂的感受、甚至有喪命之虞時,心裡不禁生起悲傷憂愁、痛苦怨嘆,乃至狂亂而失去理智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『身受』與『心受』同時產生了苦惱。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,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箭,苦上加苦,無法承受雙重的痛苦。
是什麼緣故使得身心的痛苦交相逼迫?因為一般人愚痴無知,當他們歡樂時,就縱情享樂,不自覺被貪愛煩惱所縛;痛苦時,就生氣不悅,不自覺被瞋恚煩惱所縛;對於這二種苦樂的覺受,它們生起的原因、消失變化、餘味染著、終是禍患、必須捨離等,因沒有如實明白的緣故,就生不苦不樂受,不自覺被愚癡煩惱所縛。
因此,身心被樂受所牽絆,始終無法解脫;或被苦受所牽絆,而無法解脫;或被不苦不樂受所牽絆,而無法解脫。
所謂的牽絆繫縛就是指被貪、瞋、癡綑綁住,被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綑綁住。」
「而證果的聖人就不一樣了,當他們接觸到痛苦、難過的感受,縱然被大苦所逼迫,甚至有喪命之虞時,心裡也不起憂悲苦惱、不怨天尤人、不啼哭號呼、不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。此時,他只有一種感受,那就是『身受』,而沒有『心受』。這種情形,就好比有人只中第一支毒箭,不再中第二支。他只有身體的覺受,不會再產生任何心裡的苦受。
當他們面對樂受時,心不染著欲樂,所以不會被貪愛煩惱繋縛;有苦受時也不會心生瞋恚,所以不會被瞋恚煩惱繋縛;在不苦不樂時,對苦、樂兩種感受的生起原因、消失變化、餘味染著、終是禍患、必須捨離等,因為能如實的知曉,便不被愚癡煩惱繫縛。
這所謂的不被繫縛,就是解脫了貪、瞋、癡,不被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牽絆綑綁。」
人總是酖著於享樂或陷於痛苦,而不願超脫出來,這正是佛陀所說的,連續被第二支箭射中的不幸—苦上加苦!因為沒有覺性,不知道身雖苦而心不苦的正確認知!
佛法教導我們「身苦」與「心苦」是可以分離的,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止息「心苦」。
身體的磨難是不可避免的,心理的傷害卻是可以免除。只要對生老病死、對苦樂有正確的認識,當境界出現時,正視當下之境,不迴避也不執取,就做到了省察自己,甚至也做到了調伏「心苦」,這才是真正的不受第二支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