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 蔡(⺡禾)晴.老師著
經文
「第四大願: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行邪道者,悉令安住菩提道中。若行聲聞獨覺乘者,皆以大乘而安立之。」
白話
「第四大願:願我未來世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,如果有人不明正法而行邪道,一定讓他們捨邪歸正,安住菩提正覺之道。果修聲聞和獨覺的人,都使他們由二乘心而安定於大乘法中,不令退墮。」
重點提示
藥師佛的第四大願說,祂得菩提的時候,對於行邪道的有情眾生,都要讓他們安住在菩提道中。菩提道就是菩薩所修、所安住的道路。大乘佛法有五種法門,就是人乘、天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這五乘。
先說人乘、天乘。佛陀首先教育眾生修五戒和十善,可以免墮惡道,甚至生於天上。但是人、天乘難免生死流轉,佛才說四諦和十二因緣法。佛陀說,要能解脫,修八正道,就能達到個人的寂滅,證得聲聞地位。
佛陀又說,眾生的生和老死,就是因為最先的無明,無明造業,導致生死不休,所以說了十二因緣的流轉門。無明去除後,就不會造業,依此修法,可得辟支佛果。
其中,人、天乘是世間法,還在輪迴裡面轉,修習出世間法的解脫道,才真正能到達生死的彼岸,而出世間的佛法,只有三乘正法。
甚麼是三乘正法?第一個是聲聞乘。聲聞乘是聽聞佛陀聲教,觀察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,破除見思煩惱,出離三界生死而證悟阿羅漢果的聖者。第二個是緣覺乘。緣覺亦可稱為獨覺,由於悟道的因緣不同,分為兩種:1.緣覺,是觀十二因緣法,從無明緣行,乃至老死,由流轉門,進入還滅門;由緣得覺,以此智慧,深知諸法因緣的道理,得斷煩惱,了脫生死的聖人。2.獨覺,生於無佛之世,喜好寂靜孤獨,孑然一身在山間、林下修行,觀飛花落葉的榮枯、大地變化的景象,思惟世間沒有一樣永恆存在,覺悟諸法無常,生起無漏道心,斷諸煩惱,而得辟支佛果。
但是聲聞和緣覺,都是自了漢,聲聞著重在個人證悟,不致力濟度眾生。緣覺唯有自利,不主動說法教化眾生,所以這兩種,一個是小乘,一個是中乘,合起來叫做二乘。二者都是獨善其身,屬於小乘,而佛教的基本精神,卻是以大乘為主要的。第三個是菩薩乘,菩薩自利利他具足,稱之為大乘,大乘就是一佛乘。
藥師佛在此願指出,人道眾生在生活中鑽營名利;天人享樂不知正法;邪道之人思想偏差,沒有正確知見;二乘人獨善其身,非究竟之道,我都使其改邪歸正,安住菩提道中。
宇宙諸法無量無邊,不外邪、正二者,正法使人迎向光明,邪法使人流轉於黑暗世界。行邪道的人,不會相信善惡因果,不會承認世間真理,只認為自己所奉行的,是最尊最勝最妙的道理,其他一切都是錯誤的邪道。這種邪見熏心的人,就如同《瑜伽菩薩戒本》所說:「若諸有情,安住自見取中,起如是見,立如是論,唯此是實,餘皆虛妄。」像這樣虛妄分別,固執成見,執為有道,安住在自見取中,就是邪法。表現在行為上,必然是罪惡的,這些行為,會將他帶入黑暗、痛苦的惡道中。
對於這類邪道的眾生,藥師如來在成佛後,運用自己的正覺之道,方便善巧的給予開示感化,令他們捨邪歸正,轉迷開悟,修出世的聖道,行向解脫正途。但出世的三乘聖道,雖說是正覺,但還不是究竟,教化尚未完成。
佛陀化導眾生,不外乎分為三個階段:一、對邪道、外道眾生進行教化,改變他們錯誤觀念,教他們奉行五戒十善,安立於世間的倫理道德,成為人天乘。二、對奉行五戒十善的人天乘眾生,再告訴他們,這還在六道生死流轉之中,應向出世的三乘道前進。三、最後以大乘法轉化證得二乘果位的聖者,對他們說,不應該停留在小乘法的解脫上,要回小向大,繼續向前邁進,入於究竟的大乘,永向佛道,和佛一樣的成就佛位!
所以,佛教的基本精神,屬於大乘。諸佛出世,雖說人乘、天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等五乘教法,但目的卻是在於一佛乘。由五乘法、三乘法導入一乘法,而悟入佛之知見,這就是法華會上所說「會三乘歸一乘」,也是藥師佛此願「皆以大乘」為究竟法門,「而安立之」的道理。